□本报记者胡杨
利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步建立起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即7天期回购操作利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如同业存单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如国债收益率),并影响存贷款利率(如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银行存款挂牌利率),进而促进消费和投资,提升社会总需求,支持经济发展。
当前经济运行需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应平衡进一步降息与银行净息差承压之间的矛盾。为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业自身健康性,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多项措施疏通利率传导机制,稳定银行净息差,为货币政策调控扫除“后顾之忧”。根据此前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改善利率传导机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金融机构切实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调整的联动性;二是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健全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机制等;三是引导银行通过市场化方式保持合理的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避免净息差掣肘。
作为先进的精细化定价管理工具,FTP在我国银行业已应用20余年,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健全。毕马威报告显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银行通常在存贷款基准利率或者自身存贷款平均利率中间寻找分割点,确定FTP价格。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LPR改革等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银行逐步开始采用以外部资金市场当前利率水平为基础,并纳入LPR以及自身业务发展调整因素的一整套市场化定价机制。虽然各家银行的定价方法各有差异,但目标都是为了准确体现各自机构的边际资金成本,敏锐反馈市场利率变化,进而合理引导业务决策。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表态来看,优化FTP机制、解决FTP不足,关系到银行能否提高息差管理能力,进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银行应尽可能协同资产负债管理目标与FTP管理目标正规配资十大排名,通过调整FTP考核导向,综合统筹利率风险管理、业务结构调整等。具体来说,要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明确银行资产负债的总量平衡(如存贷规模、期限匹配)、结构优化(如零售/对公业务占比)、风险限额(如流动性覆盖率LCR、利率敏感性缺口)等战略目标,再由FTP设计具体的定价规则,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执行的业务导向,实现全行资产负债结构优化、风险管理及收益目标。
胜亿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